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文|王喆⠠孫臣興⠠劉同心
2025年能源化工在海內外政策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仍然麵臨較大的挑戰。能源板塊,我們認為2025年原油或迎來供需關係的拐點,由於全球需求低速增長,OPEC及美國、南美等地產量增長迅速,我們預計原油價格有望在65~75美元/桶之間波動。同時建議關注特朗普能源政策對美國產量的影響,特朗普對俄、對伊朗及委內瑞拉政策的變化,以及中國、美國等世界主要經濟體需求的變化,以上因素將對油價進行擾動。我們預計2025年天然氣價格區間為20-50歐元/兆瓦時,需關注需求複蘇和供給擾動。化工板塊,我們聚焦格局較好、成本較低、出海帶來增量的板塊。新材料板塊,AI、新能源等引領的產業趨勢勢不可擋,材料是關鍵支撐。例如矽基負極、複合集流體、導電炭黑、先進封裝、高頻高速樹脂、電子皮膚、SAF等方向。
▍能源板塊,原油價格或迎來供需關係的拐點,天然氣價格隨需求波動。
我們認為2025年原油或迎來供需關係的拐點,由於全球需求低速增長,OPEC及美國、南美等地產量增長迅速,我們預計原油價格或在65~75美元/桶波動。同時關注特朗普能源政策對美國產量的影響,特朗普對俄、對伊朗及委內瑞拉政策的變化,以及中國、美國等世界主要經濟體需求的變化,以上因素將對油價進行擾動。我們預計2025年天然氣價格區間為20-50歐元/兆瓦時,需關注需求複蘇和供給擾動。
▍化工板塊,我們聚焦格局較好、成本較低、出海帶來增量的板塊。
當前時點,化工板塊整體位於估值底和盈利底,投資安全邊際高,堅定看好宏觀經濟基本麵修複後板塊投資機遇,尤其是消費政策的預期帶來的化工品需求增長。供給端產能受限的民爆,受到政策引導頭部企業做大做強,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有機矽2025年行業資本開支將結束,會進入產能消化階段,盈利有望提升;粘膠長絲及粘膠短纖供需或仍存缺口;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告,三代製冷劑在我國於2025年正式邁入“配額時代”,這些產品盈利彈性較大,值得關注。化工品的成本優勢是最具競爭力的屬性之一,煤製烯烴及乙烷裂解製乙烯具有持續的成本優勢,2025年有望盈利持續保持優勢。我國出海化工產品種類豐富,主打性價比優勢,兼具高附加值,在逆全球化+供應鏈安全優先級提升的國際貿易大背景下,產品出海更為迫切,我們看好各細分行業頭部企業通過產能出海享受超額利潤,例如輪胎等。
▍新材料板塊,AI、新能源等引領的產業趨勢勢不可擋,材料是關鍵支撐。
矽基負極需求有望進入放量增長階段;複合集流體的鋁箔與銅箔領域表現亮眼,成本與性能優勢逐步釋放;導電炭黑國產替代正在進行;先進封裝需求旺盛,關注材料變革與國產化機遇;先進封裝載板關鍵材料ABF膜國產化持續突破;樹脂材料體係迭代,高頻高速樹脂快速發展;AI終端發展有望推動散熱材料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電子皮膚賽道長坡厚雪,碳基材料未來可期;可控核聚變發展將蘊育相關投資機會,重點關注結構材料和超導材料;綠色低碳材料主要關注SAF、廢塑料裂解、廢化纖再生等方向。
▍風險因素:
原油或天然氣價格大幅波動;海外政治局勢動蕩加劇;國內宏觀政策、經濟複蘇不及預期;新技術研發、應用進度不及預期;產品出海發展不及預期;技術推廣及應用不及預期;中美貿易摩擦大幅增加。
▍投資策略:
1)聚焦油氣紅利:油氣公司利潤較高,且紅利屬性強。
2)聚焦格局較好的民爆、有機矽、粘膠短纖、粘膠長絲、製冷劑賽道。
3)聚焦成本優勢顯著的煤製烯烴公司。
4)聚焦出海:重點推薦作為化工行業出海先行者的輪胎龍頭,泰國建廠+聚焦歐美市場的天然香蘭素龍頭,建議關注美國+泰國項目多點開花的塑料餐飲具龍頭。
5)關注鋰電新能源、AI、帶來的先進封裝、散熱材料、電子皮膚、商業化可控核聚變等材料領域的投資機會,關注航煤等綠色低碳材料。導電炭黑國產化替代持續推進中。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消費電子行業正迎來新的技術升級周期。在算力大幅提升背景下隻有通過高效散熱才能保持芯片和其他電子元件在適宜的溫度範圍內工作,推薦石墨膜供應商;推薦並購蝕刻件供應商,建議關注已實現超薄VC均熱板的產業化配套布局的公司;全資控股具有蝕刻件供應商;高頻高速樹脂領域公司。我們看好可控核聚變發展為相關材料帶來的新的投資機會,建議關注ITER零部件配套商;超導材料相關標的。綠色低碳方麵,我們認為全球對於SAF的市場需求和規模在未來數十年內將實現爆發式增長。

本文節選自研究部已於2025年2月6日發布的《能源化工行業2025年投資策略—峰回路轉,萬象更新》報告,具體分析內容(包括相關風險提示等)請詳見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而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為準。
重要聲明:
本資料定位為“投資信息參考服務”,而非具體的“投資決策服務”,並不涉及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需特別關注的是(1)本資料的接收者應當仔細閱讀所附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風險提示,關注相關的分析、預測能夠成立的關鍵假設條件,關注投資評級和證券目標價格的預測時間周期,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的含義。(2)本資料所載的信息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證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同時其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能會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後續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會因為使用不同的假設和標準、采用不同觀點和分析方法而與中信證券其它業務部門、單位或附屬機構在製作類似的其他材料時所給出的意見不同或者相反。(3)投資者在進行具體投資決策前,還須結合自身風險偏好、資金特點等具體情況並配合包括“選股”、“擇時”分析在內的各種其它輔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決策。為避免對本資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資評級、目標價格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在必要時應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4)上述列示的風險事項並未囊括不當使用本資料所涉及的全部風險。投資者不應單純依靠所接收的相關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須充分了解各類投資風險,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